来源_迈慕财务 发文日期_2024年01月02日
浅谈我国税收征管法制化建设
正文 新茶饮2023:茶底革命扯掉旧王冠 没有消费品牌可以永远站在顶流,但是跟着顶流走,可以确保不被市场淘汰。 新茶饮永不眠。喜茶和奈雪的巨头之争未休,今年又迎来了新王。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,截至11月份国内市场上霸王茶姬以2758的门店数据超越奈雪;再放眼全球市场,刚刚在12月份开出3000家门店的霸王茶姬,甚至和喜茶也不相上下。门店数量超越喜茶的不少,但与茶百道、古茗等二线品牌不同,霸王茶姬选址在商场的占比,仅次于奈雪、喜茶和茶颜悦色。此外,在门店分布上和茶颜悦色主要集中在区域市场不同,霸王茶姬是实打实地在全国范围内和奈雪、喜茶掰手腕,目前在一线、新一线城市的门店占比超过35%。门店数量、选址分布和喜茶们不相上下,扩店速度同样不分伯仲。根据极海数据统计,2023年霸王茶姬开出2000家门店,同样开放加盟的喜茶,新开门店数量也在2000多家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全国范围内喜茶们可以选址开店的位置是有限的,当另一个与其选址相似的品牌以更快的速度抢地盘之后,新茶饮可能会上演中国电商的竞争演变趋势,从之前的双巨头时代走向三国杀的竞争格局。不过,老巨头的动作也不慢,不再拘泥于国内战事扭头加速出海,实现国内和海外双扩张的同频节奏;其次在产品结构上,提高原叶茶、轻乳茶等以茶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占比,走出水果茶、鲜奶茶的“饮料”困局。出海化、原叶茶,均是霸王茶姬此前被外界总结的成功方法论。再次印证了没有消费品牌可以永远站在顶流,但是跟着顶流走,可以确保不被市场淘汰。摸着霸王茶姬过河,正在成为新茶饮行业竞争的新风向。01茶叶走向新茶饮“C”位“你们的产品中含有茶叶吗?这是一杯饮料吧?”两年前,一位茶专家在与奈雪创始人彭心的交流中对新茶饮提出质疑,令她至今难以忘怀。什么是新茶饮?关于它的定义有很多。在创新层面,通常指新食材、新口味、新技术、新人群、新营销等多方面要素的全新赛道;在产业升级方面,则是指以奈雪、喜茶为代表的品牌,在品质、价格、空间等多重维度的消费体验升级。以新茶饮的“喝”为代表,其后也催生了“吃喝玩乐”消费市场重做一遍的新消费时代。然而,在这个升级过程中,新茶饮和中国传统茶产业的升级绑定并不密切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,就是新茶饮中的“含茶率”远低于水果和奶制品。喜茶创立之初,通过新鲜芝士、鲜奶抓住了*波升级红利,完成从植脂末时代向鲜奶时代的标准重塑,成为“即时性茶饮开创者”。随后古茗、书亦烧仙草、茶百道等作为跟随者涌入,打开新茶饮局面。“鲜奶”革命后的2017年,喜茶上海首店来福士店开业,又首次推出芝芝莓莓、多肉葡萄等创新水果茶。当时,“上百人被蛇形通道分成6条,等候少则半小时多则6小时”,高光时期每天可卖出近4000杯,日营业额达8万元。*轮鲜奶革命,是对行业旧时代的植脂末替换;第二轮水果革命,则是开启行业新时代的新茶饮创新。自此,喜茶一炮而红,奠定了行业地位。另一个顶流奈雪同样如此。数据显示,霸气芝士草莓、霸气橙子、霸气芝士葡萄作为奈雪2020-2021年的三大畅销经典茶饮,2020年售出超过2180万杯,占新式茶饮总销售额的27.6%。来自产业侧的数据,同样可以佐证水果和奶对于新茶饮的重要性。根据《2023国潮新茶饮产业洞察报告》显示,在新茶饮的原料成本占比中,水果成本占比30%-40%;奶以及奶制品成本占比20%-30%;茶叶成本仅占比10%??梢运?,水果+奶,在过去数年间,撑起了新茶饮的半边天。因此,也就有了“新茶饮是否应被视为茶饮企业”的质疑。彭心此前曾对外透露,新茶饮的茶叶消耗量只有整个市场的10%,大头还是在传统茶叶市场。然而,不管是喜茶还是奈雪,都将自身定位为茶饮企业。奈雪在品牌官网中称自己为国内知名茶饮品牌,而喜茶则称自己为新茶饮企业,区别于传统奶茶行业。但是从茶叶消耗量来看,这个定位并没有太扎实的底气。不过,新的趋势正在浮现。12月4日,喜茶发起茶底革命,发布“真茶标准”的同时,宣布和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进行合作,展开“新茶饮高标准茶叶原料应用”研究项目。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意味着自鲜奶革命、水果革命之后,新茶饮行业正在迎来茶底革命。来自行业的产业数据,更早时候就已经预示了茶叶正在逐步走向新茶饮的C位。根据《2023饮品行业春夏1000+新品分析报告》显示,从产品类型看,虽然水果茶仍是饮品行业*品类,但是今年的爆款产品以“轻乳茶”为主。所谓“轻乳茶”,主要指在产品上去水果化、去小料化,在原料使用上主要以绿茶、乌龙茶为主,搭配牛乳等奶底,而非传统奶茶的以奶为主、茶为基底的做法。比如百分茶的茉莉绣窗、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,以及古茗的轻乳茶饮品云雾栀子青等。在产业规?:驮鏊俜矫?,同样未来可期。根据《2023年国潮新茶饮产业发展洞察报告》显示,现制新茶饮也将从2015在茶饮市场仅16%的占比到2025年预期提升至42%,超越传统茶叶和即饮茶在茶饮市场规模占比。02茶底到底要革谁的命?除了是大势所趋之外,在产业观察者李贺看来,喜茶们集体卷向茶底的方向,可能还有降本增效的考量。首先在原材料成本稳定性方面,茶饮行业所涉及的水果、牛奶、茶叶等,会根据时令出现价格波动,而下游产品往往很难及时同步调价。因此,上游原料成本的稳定性,往往决定了茶饮企业的盈利能力。根据农产品价格指数当季同比水平统计来看,自2015年以后,牛奶和茶叶的价格波动性远远小于水果。其次,在中游物流运输、原料保存、产品加工等主要环节的成本费用上,往往也是水果>牛奶>茶叶。物流运输中,水果、牛奶等原料通常走冷链物流,费用高于茶叶;原料保存中,水果、牛奶保存条件要求更高,有效期更短,费用也高于茶叶;产品加工中,水果加工的多个环节,都需要人工操作,奶和茶叶则可以通过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机器完成。CBNData的统计数据显示,喜茶、奈雪历来的产品降价中,部分得益于对经典水果茶单品分量、小料的“降级”。不同于经典水果茶的小幅微降,在全新推出的轻乳茶、纯茶等产品上则是全面压低,甚至下探到9元左右的价格带。对于新茶饮的原料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,彭心曾表示:复杂即门槛。正因为复杂,所以别人无法轻易模仿;正因为复杂,所以奈雪要坚持做直营体系。不过门槛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护城河,通过构建竞争壁垒才能维持自己的利润和市场地位。对于新茶饮企业来说,利润微博乃至亏损的情况下,勇于迈出门槛才是生存之道。比如喜茶、奈雪等均先后开放加盟,探索新的市场扩张方式。增加以牛奶、茶叶为主要原材料的产品,调整产品结构,也是在平价消费时代,新茶饮企业更健康稳定盈利的主要方向。一手出海,一手提高含茶率之外,喜茶也准备通过自己的方式再反超。率先推出真茶标准,是在学习此前的真奶、鲜果行业倡议,通过标准的话语权定义奠定行业地位的*,同时也可以放大在上游自建茶园等产业链建设上的优势。不过有茶叶加工从业者表示,和水果茶的竞争不同,产业链可能不是原叶茶现制茶饮企业的核心优势。一方面,水果茶的茶底通常只采用乌龙茶和绿茶两种,可以通过锁定相关产区建立供应链优势,但是对于定位原叶茶的现制茶饮来说,全国六大茶类往往都要做,涉及产区覆盖面广,主要方式还是通过上游供应链建立合作。另一方面,也不必过分神话新茶饮的产业链优势。以水果茶为例,虽然在小众水果饮品方面有创新优势,但是主打产品的水果深加工供应商田野股份,同时也是农夫山泉、茶百道等企业的水果原料供应商。茶叶产业链方面,虽然都自称在上游产业链有布局,但是奈雪、喜茶、茶百道的供应商之一均为新荣叶。一定程度上,在国内如此发达的产业链能力下,一旦某种原料成为供给趋势,市场产生旺盛需求后,就会有无数供应商快速跟进抢走份额。B端产业链的不可垄断性,决定了新茶饮这场仗,最终还是要回归到C端市场的产品、价格、体验等多方面的消费侧上。谁能打完这场硬仗,也决定了谁将完成从网红顶流向新消费常青树的蜕变。 【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:新熵授权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】投资界处理。唐兴资本荣膺清科创业「2023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100强」
正文 柠檬影视也卷微短剧 当政策监管趋严,短剧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在《二十九》之外,柠萌影视能否寻找到下一个爆款? 短剧之火点燃了资本市场。近日,#爆款短剧制作方否认8天收入过亿#话题冲上热搜。“爆剧制造机”柠萌影视凭借《二十九》系列在C端付费收入达到千万而“出圈”。与此同时,柠萌影视此前公布的2023半年报显示,其业绩并不理想。「不二研究」据柠萌影视半年报发现:今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营收同比减少12.10%。目前,柠萌影视主要面临营收下滑,过度依赖版权剧等问题,在「不二研究」看来,这主要是由于柠萌影视的版权剧播映权业务收入下滑所致;与此同时,在政策监管趋严下,短剧行业竞争不断加剧,“爆款制造机”似乎失灵。柠萌影视是一家拥有丰富的版权IP储备,专注于创作高收视率剧集的中国剧集公司,代表作品包括《三十而已》《小别离》《小欢喜》等。截至12月5日港股收盘,柠萌影视报收7.89港元/股,对应总市值28.44亿港元(约折合人民币26.20亿元);对比今年1月的市值高点115.35亿港元,其市值已经蒸发86.69亿港元。「不二研究」据其半年报发现:今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营收为4.22亿元,同比减少12.10%;同期,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.39亿元,同比增加32.0%。同期,柠萌影视版权播映权收入为3.77亿元,同比减少18.57%,当期营收占比89.34%。柠萌影视曾先后推出《三十而已》《小欢喜》《小别离》等在内的精品版权剧,因此被外界称为“爆款制造机”。此前8月的一篇旧文中(),我们聚焦于柠萌影视三闯IPO,其依靠IP续命之路,仍充满未知性。时至今日,柠萌影视不仅面临营收下滑,高度依赖版权剧集等问题未解,且直面“爆款制造机”难持续的质疑。当政策监管趋严,短剧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在《二十九》之外,柠萌影视能否寻找到下一个爆款?由此,「不二研究」更新了8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,以下Enjoy:作为《三十而已》《小欢喜》等的出品方,柠萌影视于2022年8月10日正式挂牌港交所。柠萌影视的发行价27.75港元/股,IPO首日报收27.00港元/股,跌幅2.7%。此前,曾于2022年4月8日递表,IPO公开发售阶段,柠萌影视也仅获得0.81倍认购,分配至公开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为122.21万股。作为后起之秀,柠萌影视被称为“爆剧制造机”,与正午阳光、新丽传媒、华策影视(300133.SZ)、耀客传媒、慈文传媒(002343.SZ)并称为“六大影视公司”。尽管号称“爆款制造机”,柠萌影视在未来究竟还有多少爆款作品,更像一个尚未可知的“盲盒”。01 剧集火爆与营收割裂诞生之际,柠萌影视自带光环。四位联合创始人源自SMG系。其中,苏晓先后担任过东方卫视副总监、尚世影业影视剧中心主任、总经理;周元曾是尚世影业董秘;陈菲和徐晓鸥曾是尚世影业副总经理。在尚世影业时,苏晓曾领导《蜗居》《浮沉》《悬崖》等经典电视剧项目。财报显示,苏晓、陈菲、徐晓鸥、周元四位联合创始人,合计持股44.3%;招股书显示,第二大股东腾讯,持股比例从辅导上市阶段的18.97%上升至19.78%。此外,柠萌影视股权架构中也浮现多位演员和作家的身影。招股书披露:上海果实投资管理中心(上海果实)持有柠萌影业股权3.44%;北京曼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亦持有柠萌影业0.39%的股权。从2014年创立至今,短短9年间,柠萌影视已然跃升为*梯队的影视公司。在其15部发行的版权剧中,除了大爆出圈的《三十而已》,还有《小别离》《小欢喜》《小舍得》等现实生活题材电视剧,《九州缥缈录》、《择天记》等古装大IP。在不断丰富版权剧品类的同时,柠萌影视也同步深耕微短剧赛道,如今年年初在抖音播出的精心制作的微短剧《二十九》,以及后续推出的短剧《二十九》第二季等。▲图源:《三十而已》《小欢喜》《九州缥缈录》《二十九》剧照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,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,2019-2021年,柠萌影视已播映的8部版权剧中有6部属于高收视率剧集,高收视率剧集率高达75%左右。其中2021年在柠萌影业已播映的3部剧集中,有2部属于精品剧集,精品率约为66.7%。「不二研究」发现,柠萌影视的经营数据并不稳定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营业收入分别为14.26亿元、12.49亿元、9.51亿元、4.22亿元,其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分别为2.43亿元、2.80亿元、1.42亿元、1.39亿元。柠萌影视在财报中表示,2020年收入的减少是版权剧收入减少所致。2020年,其版权剧播映权许可所得收入同比下滑26%,这主要是由于2019年一部古装剧的平均许可费和剧集制作费较高。今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业绩受到版权剧播映权业务收入下滑的拖累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今年上半年柠萌影视首轮播出版权剧集数量减少,仅有一部《爱情而已》,而上年同期则是两部。在「不二研究」看来,由于版权剧的制作、发行等成本巨大,导致影视公司业绩起伏波动,似乎已成为行业共性;柠萌影视亦难逃行业“魔咒”。影视公司的财务表现取决于同期剧集项目,如果成本超支,则可能引起财务表现的大幅波动。此外,不同剧集的投资及产生收入也不相同。财报数据显示,2020-2023年上半年,华策影视营收为37.32亿元、38.07亿元、24.75亿元、11.37亿元;慈文传媒营收为6.74亿元、4.05亿元、4.66亿元、4.40亿元;稻草熊娱乐营收为9.52亿元、17.03亿元、9.81亿元和4.62亿元,均处于波动之中。从毛利率来看,柠萌影视表现尚可。财报显示,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业的毛利分别为5.45亿元、5.59亿元、3.74亿元、2.10亿元,其毛利率分别为38.3%、44.8%、39.3%、49.7%。此外,影视公司出品剧集的火爆程度与营收状况存在割裂。「不二研究」发现,尽管柠萌影视的剧集精品率高于同行,但其总体营收规模与A股同业上市公司相比仍然较?。唤?,柠萌影视营收持续下滑。不可否认的是,从创业到跻身头部再到港股上市,高口碑剧集是柠萌影视的立身之本,也决定其发展上限。但是,剧集制作发行具有资本密集性特质,在营收波动的行业“魔咒”之下,使其净利润持续承压,若无法按发行计划授出剧集播映权,则会面临相关风险。02 主营收入"跛脚"走路目前,国内视频内容的变现方式包括三种:内容授权、内容营销和内容订阅。柠萌影视以内容授权为主业,处于产业链中游。据华经情报网,2021年国内剧集市场规模为902亿元,同比增长2.2%,预计2025年将达到996亿元。柠萌影视的收入结构较为单一,版权剧授权贡献了绝大多数营收。根据财报,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版权播映权收入分别为12.07亿元、10.51亿元、8.89亿元、3.77亿元,占总营业收入的84.7%、84.2%、93.48%、89.34%。尽管柠萌影视尝试多元化拓展,如内容营销和其他业务,但依然不能支撑起营收的“另一条腿”。今年上半年柠萌影视的其他业务的营收为500万元,同比增长400%,当期营收占比仅为1.32%。拆解柠萌影视的剧集版权收入,其客户包括腾讯、爱奇艺等头部网络视频平台及各大电视台。根据财报数据,2020-2022年,其TOP5客户收入合计占比高达88.1%、77.6%、85.0%;同期,来自腾讯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0.8%、4.5%、32.7%。「不二研究」注意到,柠萌影视对于腾讯的依赖程度高企。腾讯不仅是柠萌影业的第二大股东,并在2018年及2020年是其*客户,在2019年及2021年是其第五大客户及第三大客户。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与腾讯已合作《南方有乔木》《扶摇》《全职高手》《九州缥缈录》《三十而已》《千古玦尘》《爱情而已》七部影视剧。背靠腾讯,亦敌亦友。柠萌影业曾在招股书中坦承,由于腾讯集团及本集团均从事剧集的制作,腾讯集团与其可能存在潜在竞争。或由于网络视频平台、电视台等延迟付款,柠萌影视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,流动资金承压。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应收账款分别为2.56亿元、3.86亿元、3.56亿元、2.71亿元,其2020年的净利润仅为0.63亿元。在「不二研究」看来,目前,国内知名网络视频平台数量有限,高流量加持下话语权更强,作为内容参与网络平台分成的先驱,柠萌影视仍处于产业中游,若不能尽快摆脱版权剧授权单脚行走,难免受到下游桎梏。此外,背靠“二股东”腾讯这棵大树,柠萌影视得到荫蔽的同时也伴生风险。过于依赖单一平台,可能成为其发展掣肘;如若合作生变,则将直接影响其营收。03 “卷”向微短剧和海外市场疫情笼罩下的“影视寒冬”尚未完全过去,柠萌影业的偿债压力也居高不下。据财报数据,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负债净额分别约为9.42亿元、13.22亿元、23.90亿元、25.29亿元。由于影视剧动辄大制作、演员片酬动辄上亿元,在影视寒冬中,控制成本能力稀缺但尤其重要。招股书显示,2020-2023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的销售成本分别为8.80亿元、6.90亿元、5.78亿元、2.12亿元,总收入占61.7%、55.24%、60.78%、50.24%。硬币的另一面,短视频的兴起也对长视频(电影、电视剧)市场带来巨大冲击。柠萌影视的下游大客户、网络视频平台爱奇艺在连续12年亏损之后,2023年Q1看到盈利曙光,2023年Q1净利润为3.56亿元;优酷并入阿里大文娱,近三年共亏损高达数百亿元;腾讯视频近期未单独披露数据。当下,文娱政策不断收紧,由于影视剧的制作周期长达2-3年,并不能预知未来政策变化风险;其次,参演艺人是否“塌房”也为剧集播出带来不确定性。在「不二研究」看来,风险始终是围绕影视行业的一大关键词,柠萌影视也难以独善其身;这与影视行业的特性脱不开关系,但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决策。毕竟,一部电视剧须经剧本、拍摄、制作、发行、营销等众多环节,任哪个关口出了纰漏都可能造成重大损失。在行业增长受挫与业绩压力之下,柠萌影视亦在谋求新的增长点,而“微短剧”与“出海”则是其未来想要发力的方向。2021年,柠萌影视成立子公司“好有本领”,2023年初,“好有本领”出品的短剧《二十九》在春节档上线,单集最高播放量超1.4亿次。2022年,柠萌影视制作的8部短剧,总播放量超5亿,其中5部达到平台流量分成标准,2部播放量超亿次。此外,今年上半年,柠萌影视搭建了海外业务实体平台“柠萌国际”,主要负责剧集的海外发行、海外原生内容的制作和发行、海外IP相关商业化运营等业务。其中《小敏家》《爱情而已》已经在海外平台有播出。与此同时,柠萌影视还涉足了海外本土化制作,与海外团队合拍IP剧集。今年上半年《三十而已》泰国版已经在曼谷正式开机,目前处于拍摄中。随着网络监管收严,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制作内容鱼龙混杂、分账规模难以突破等问题随之而来。倘若风险兑现,现金流吃紧的柠萌影视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呢?04 短剧狂飙,柠萌影视乘风而起在风口上,猪都能起飞。曾经的影视行业并不缺钱。此前二十年间,煤矿、房地产、P2P等一夜致富的资金流入,影视行业曾一度热钱喷涌,无数的“猪”乘风而上。目前,柠萌影视主要面临营收下滑,过度依赖版权剧等问题,在「不二研究」看来,这主要是由于柠萌影视的版权剧播映权业务收入下滑所致;与此同时,在政策监管趋严下,短剧行业竞争不断加剧,“爆款制造机”似乎失灵。当政策监管趋严,短剧行业“内卷”加剧,在《二十九》之外,柠萌影视能否寻找到下一个爆款? 【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:不二研究授权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】投资界处理。北京金饰柜台大排长龙,转运珠成新宠